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7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槐无性系种子园老龄母树截干矮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刺槐萌蘖力强的特性,对刺槐无性系种子园老龄化后的树体进行截干试验,促使其萌蘖形成新的树冠,并进行整形修剪,结果表明:老龄母树截干矮化,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解决了原母树树体高大釆种困难的问题,为提高刺槐种子园老龄化后种子产量和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临汾市西山区是山西省苹果最佳产区,依据当地的气候生态条件及栽培模式,探索出一套在应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技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防治,达到减少农药用量,减低农药残留,提高果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城市典型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以临汾合欢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探讨气温、积温等气候因子对临汾合欢各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暖,临汾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83—2021年上升了2.9℃;年降水量存在6年和15年2个周期。临汾合欢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变化趋势不明显,生长季延长。气温和积温对合欢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对果实成熟期表现为显著相关。叶变色始期、落叶末期对气象条件反应不敏感,主要受果实成熟期的出现日期影响。  相似文献   
4.
沟头发生侵蚀的地形临界模型可有效预测侵蚀沟的形成条件,浅层滑坡失稳形成的洼地也是沟头形成的方式之一。为探究浅层滑坡临界起动模型的特点,以甘肃省天水市小陇山林区的降雨型浅层滑坡为研究对象,运用汇水面积-坡度关系,构建临界起动模型,与黄土高原典型侵蚀沟(浅沟、切沟)的临界起动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壤质地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浅层滑坡临界起动模型为S=3.50As-0.34,其侵蚀阈值为3.50,大于黄土高原典型浅沟(0.96)和切沟(1.54)的侵蚀阈值。研究区浅层滑坡一般发生于土层较薄的陡坡地带,其平均坡度(S=1.26)大于浅沟(S=0.35)与切沟(S=0.46),单位汇水面积(A=89.08 m2/m)小于浅沟(A=920.93 m2/m)和切沟(A=1 129.82 m2/m)。(2)汇水面积与坡度平方的乘积(AS2)代表了沟头产生侵蚀的能量指标值。研究区浅层滑坡AS2值在269.1~5 703.2 m2,平均值为1 772.97 m2,黄土高原浅沟AS2值在4.74~892.66 m2,切沟在41~814 m2,启动能量值方面,浅沟<切沟<浅层滑坡。(3)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壤质地通过影响土壤的抗冲力、渗透性和黏粒含量,从而对浅层滑坡的起动难易程度产生影响。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中,农地最易发生侵蚀,其次是林地。油松林附近浅层滑坡的抗侵蚀能力高于日本落叶松林。研究结果为探究浅层滑坡的起动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晋中地区枣园为例,探索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常规性诱芯和诱捕器田间应用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市场主要的四个厂家的诱芯对桃小食心虫均可有效动态监测;若大量诱捕,D厂家的诱芯诱捕量最大。采用水盆诱捕器时,水盆直径为35~40cm、诱捕间距为20~25m、高度为2.0~2.5m时,诱捕量显著多于其他处理;水盆颜色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及使用方法便利,建议:水盆直径20~30cm,间距20~25m,监测高度1.5m,大量诱捕尽量高些。  相似文献   
6.
晋西黄土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黄土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以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林地、人工侧柏林地、人工刺槐侧柏混交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和翻斗式雨量计对其2014年3月1日—2015年3月31日0—2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进行了连续观测。观测结果表明:(1)人工侧柏林地0—200cm土层蓄水量为496.67mm,刺槐侧柏混交林地为349.88mm,人工刺槐林地为307.48mm。人工刺槐林地较人工侧柏林地和混交林地多消耗189.19mm和42.40mm土壤水分,且多消耗的水分主要来源于深层土壤,这可能导致人工刺槐林地深层土壤"干化"。(2)3种林地0—200cm土层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以划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3—5月)、土壤水分积累期(6—8月)、土壤水分消退期(9—11月)、土壤水分稳定期(12月至翌年2月)。在土壤水分消耗期、积累期和消退期,3种林地土壤水分变化量存在显著差异。(3)在小雨、中雨、暴雨3种降雨条件下,人工侧柏林地对降雨的响应深度最深,人工刺槐林地最浅;对于同一林地而言,降雨的响应深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量对单场降雨的响应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吉县天然林中山杨常与灌木混交,树干弯曲,分杈多,形成“小老树”,经济价值较低,1989年-1999年在该地进行了野生山杨改接毛白杨试验,成活率达84%——91%;改接后的毛白杨生长量比野生山杨明显增加,嫁接后10年毛白杨单株材积达0.1771m^3。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针对玉米产量低的原因,提出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技术,包括机械化深耕、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旱作农业技术及选用优良品种、配方施肥、中低产田改造、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9.
加快优质小麦品种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优质小麦品种推广,调整小麦品种结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在发展优质小麦生产上,要注意解决好以销定产,品种对路,规模种植,优质优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探求适于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的水分调控措施,选取该地区典型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覆盖与调亏灌溉2种节水措施,分析了不同水分调控措施对苹果和大豆根系空间分布、耗水量与水分利用等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灌溉上限3个水平:田间持水量的55%(W1,低水),70%(W2,中水)和85%(W3,高水),2种覆盖材料:秸秆覆盖(M1)和地膜覆盖(M2)。结果表明:水分调控措施增加了苹果和大豆总根长密度,且扩大了苹果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根长分布。苹果根长密度与距树行距离呈负相关,而大豆则呈正相关,且均与垂直深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大豆鼓粒期土壤水分随距树行距离的增加先减后增,最小值为距树行1.5~2.0m,与清耕(CK0)和单一覆盖(CK1和CK2)相比,水分调控措施能显著提高0—60cm土层内的土壤水分。聚类分析表明水分调控下苹果和大豆主要水分竞争区域为距树行0.5~1.5m、垂直方向0—40cm土层范围内。M2W2处理苹果细根集中分布在20—40cm土层,大豆细根主要在0—20cm土层,根系错位分布缓解了种间水分竞争,其耗水量可较W3组减少40~50mm,且其产量和水分利用可分别较其他水分调控措施提高29.37%~41.92%,12.29%~53.35%,同时可使间作系统净收益最大,可达2 976.5元/hm~2。由此建议在未坐果的幼龄苹果树行间间作大豆时采用地膜覆盖措施,同时在分枝期灌水150m~3/hm~2,结荚期灌水400m~3/hm~2,鼓粒期灌水300m~3/hm~2,可显著提高间作系统水分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